重要|千万粉丝UP主离世,身后留下诸多争议地狱笑话”
一、网络文化与“地狱笑话”的滋生土壤
网络文化是一个复杂多元的大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幽默是一种常见的表达形式。对于很多网民来说,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和传播一些幽默内容是一种社交行为。“地狱笑话”的滋生却也隐藏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之中。
网络的匿名性在一定程度上放纵了这种笑话的传播。许多人在网络上看似毫无顾忌地制造和传播所谓的“地狱笑话”,因为他们隐藏在屏幕之后,不用担心受到直接的指责和面对面的道德审判。比如在一些热门的视频评论区或者社交群组里,总是能看到一些不那么尊重逝者的调侃话语。这些话语可能在发出者看来只是一种幽默,但却忽略了逝者家属的感受以及公序良俗。
网络流行文化的逐利性和传播速度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了追求流量和热度,一些不良内容创作者或者营销号可能会故意炒作这类有争议的话题。他们会把一些所谓的“地狱笑话”重新包装,包装成一种看似独特、搞笑的内容,然后散布在网络上。一旦有部分人开始关注并传播,就会形成一种不良的网络风潮,从而让更多的人接触到这种本不应该存在的笑话类型。
大众娱乐至上的心态也让“地狱笑话”有了滋生的空间。当人们每天被大量娱乐化的内容包围时,部分受众对于内容的审美和价值观就容易被扭曲。他们将那种以恶搞逝者或者其他不幸事件来获取所谓的“笑点”的行为视为一种新奇的娱乐方式,却没有意识到这是对他人基本尊严和情感的伤害。
二、从逝者及其家属角度看“地狱笑话”
对于逝者而言,他们的一生结束了,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他们在生前可能为社会、家庭或者朋友创造过价值,有着自己的故事和情感历程。即使在离开之后,他们的形象和记忆也应该被尊重。
从家属的角度来看,亲人的离去本就是巨大的悲痛。这种“地狱笑话”就像是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想象一下,当一个家庭刚刚失去了自己的亲人,还沉浸在哀伤之中时,却在网上看到了对自己亲人的不尊重调侃,那是一种怎样钻心的痛苦。家属可能会因为这些笑话而遭受更多的心理创伤,原本就艰难的哀悼过程变得更加痛苦和漫长。
而且,逝者的名誉也是一种无形的资产。这些“地狱笑话”的传播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留下的好名声,也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遗产继承人在情感和声誉方面的诉求。比如如果逝者是一位公众人物,他的粉丝或者敬仰他的人看到这些笑话可能会非常反感,甚至引发网络上的骂战,而这绝不是逝者所希望看到的局面。
三、从社会影响角度分析“地狱笑话”
在社会层面上,“地狱笑话”的传播会对社会的公序良俗产生冲击。公序良俗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支撑,它包含着对他人尊重、对人性的敬重等基本价值观。当“地狱笑话”肆意传播时,这种尊重和敬重的价值观就会被削弱。特别是对于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可能产生误导。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他们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如果长期接触这种不尊重他人的笑话,可能会认为这种行为是正常的、可以被接受的。
从社会凝聚力的方面来看,“地狱笑话”也会产生负面效果。一个和谐有凝聚力的社会应该是充满包容和关爱的氛围。而“地狱笑话”破坏了这种氛围,让人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和充满敌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可能会因为这些负面内容的传播而受损,社会的整体和谐氛围也会被打破。
从社会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说,对逝者的尊重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在很多文化传统中,都有对死者的敬重之举,这是对人类生命延续性的一种尊重。而“地狱笑话”的泛滥则是对这种深厚文化传统的背离,使社会的文化根基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松动。
四、如何应对“地狱笑话”现象
平台要加强管理。社交平台和视频网站作为内容传播的主要载体的责任不可推卸。它们需要建立更加严格的内容审核机制,能够及时识别和过滤“地狱笑话”这种不适当的言论。例如,通过设置关键词屏蔽、人工审核等多种方式,确保平台上传播的内容符合基本的社会道德和公序良俗。
要加强公众教育。通过学校、社区、媒体等多种渠道来普及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价值观。让公众明白什么是合适的行为和言论,提高大众的道德素养。可以开展一些公益活动,如制作宣传短片、举办道德讲座等方式,向大众宣传积极健康的价值观。
对于传播“地狱笑话”的行为要有相应的法律规制。如果“地狱笑话”造成了对逝者家属的名誉损害或者其他严重后果,受害者应该有权利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法律在这个时候是保护人民尊严和权益的有力武器。
问答环节
一问:如何在保证网络自由创作的情况下避免“地狱笑话”的产生呢?
一答:要在网络自由创作和避免不良创作之间找到平衡,一方面创作者自身要有基本的道德素养,明确创作的界限,明白什么是对逝者或者他人尊严的伤害。另一方面平台可以通过建立内容创作规范和培训和引导创作者来实现,在鼓励多元创作的强调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二问:对于已经传播开来的“地狱笑话”,除了平台管理和社会教育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吗?
二答:除了平台和外部教育引导,还可以通过受害者的发声引起公众重视。如果家属或者其他受影响的人公开表达对“地狱笑话”的反对,利用舆论的力量促使其停止传播,也可能引起更多人对尊重他人这一理念的重新审视,从而在思想层面抵制“地狱笑话”。
三问:从大众心理角度看,为什么有些人明知道“地狱笑话”不好却还传播呢?
二答:大众心理方面,部分人可能存在跟风心理,看到别人传播自己也跟着做,缺乏独立思考。还有一些人可能内心深处有寻求刺激的心理需求,通过传播争议性内容来引起他人关注,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忽略了这种行为的不道德性。